8月20日-21日,2022年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年会 第四届兴边富民论坛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宜昌举办。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由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三峡大学主办,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承办,三峡大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院、三峡智库、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协办,受国家社科基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励性补助项目资助。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贵州省民宗委、国家民委协调推进司、湖北省宜昌市委统战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三峡大学、民族团结杂志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并发言。会议开幕式由三峡大学副校长李东升主持。
开幕式上,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会长普永生表示,本次年会选择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特色产业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发展等为主要议题,既体现了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特点,也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他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紧紧围绕研讨会的议题畅所欲言,提出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新思路、新对策,为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学界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麻国庆表示,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也需要与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此外,他提出民族经济的学科范畴也应拓展,并进一步思考现代化课题。
湖北省宜昌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黄海表示,宜昌各族群众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强化“五个认同”,凝聚起了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为推进新时代宜昌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与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合作建立了宜昌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正围绕多个专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他希望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支持宜昌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围绕宜昌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研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三峡大学校长王炎廷指出,三峡大学不断尝试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实践创新,聚焦和整合了全校经济管理与民族类科研平台和技术力量,成立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武陵地区研究中心、湖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研究平台,在少数民族文书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方向上形成了比较优势,为推动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丽君主持,六位专家学者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从文旅产业、人口发展、经济现代化等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赛作了题为《乡村振兴视角下民族地区县域文旅产业的特点变化及趋势》的报告,基于对民族地区县域文旅产业特点变化的分析与总结,从政府支持、文旅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模式、政府治理模式和企业主体作用等方面提出民族地区县域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主任段成荣作了题为《我国民族人口发展新趋势》的报告,从规模变动、年龄结构、迁移流动、空间分布、城镇化、职业行业、教育结构等方面深入阐述了我国民族人口发展的新趋势。
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院长黄泰岩作了题为《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的报告,提出要清晰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已进入到数字经济新时代,应通过构建完整的支持民族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海量数据优势,提高数字经济占比,确保民族地区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新时代,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发展。
三峡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城市生态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何伟军作了题为《飞地经济: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新路径》的报告,结合武陵山民族地区飞地经济的成功案例,进一步提出创新重构“反向飞地”,应完善政府顶层设计、优化利益协调机制、提升产业发展动力以实现民族地区飞地经济的提档升级,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迈向共同富裕。
民族团结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张庆安作了题为《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一步满足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的报告,基于对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模式的总结,从生态优势挖掘、激发市场活力、政府引导、技术模式创新、多元发展模式等方面总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共性经验。
云南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郑宇作了题为《生计代际演变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以西南地区四个民族村寨为例》的报告,基于西南民族地区四种复合产业模式,探讨了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与代际生计的互动关系,进一步阐述了代际生计演变与特色产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本次研讨会设置22场“平行论坛”,另设有“学术期刊圆桌论坛”等环节,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经济学理论、共同富裕理论、乡村振兴理论等主题进行探讨,也包括了对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民族特色村寨、数字经济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主题展开研讨。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第十七届全国民族(地区)高校经济学院联席会,来自全国近四十所院校近50名院长和学科负责人参会。会议以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科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围绕全国民族(地区)高校经济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进行深入研讨。
2022年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年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选题具有时代性、战略性、前沿性。出席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围绕国家战略前沿把握会议方向,主旨报告围绕年会主题提供真知灼见,民族(地区)经济学院联席会针对民族经济学科发展凝聚共识,学术期刊圆桌论坛就学术前沿问题交流经验,22个分论坛贴合研究方向开展精彩纷呈学术探讨。此次年会的成功召开,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学术思想和建议。